“到黄埔去”户外音乐季粤剧专场举办 唱响家门口的粤剧文化盛宴
6月25日下午,到黄埔去由广州市黄埔区委宣传部、户外化盛穗东街道联合举办的音乐宴九游“到黄埔去”2024户外音乐季——粤韵风华·穗东街道粤剧专场活动在南海神庙拉开帷幕。
这是季粤剧专剧文“到黄埔去”户外音乐季首次举办粤剧专场。当天,场举广东粤剧院院长、办唱国家一级演员,门口文华表演奖、到黄埔去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曾小敏献唱《薪火·红棉》,户外化盛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宴粤剧文化盛宴。
创新性发展传统粤剧
“斜阳下战云密布,季粤剧专剧文未曾使我后退一步……”具有传统粤剧风味的场举九游《马上英姿》在摇滚乐中开场,在传统的办唱粤剧的唱腔和服饰基础上创造性地用摇滚乐伴奏,现代和传统的门口结合让画面十分吸睛。随后,到黄埔去《彩云追月》则使用中西结合的重奏方式进行改编,观众在这场表演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追月景色。
本次活动内容丰富,涵盖粤剧折子戏、粤曲、新粤曲、歌曲等。穗东街道办事处文体专员、穗东海丝乐团团长许长征说:“这既是粤剧的创新性发展,更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粤剧,使粤剧更好传唱。”
中国戏剧梅花奖、文华表演奖获得者,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献唱《薪火·红棉》。
活动现场,曾小敏带着《薪火·红棉》现身,一出场就掌声雷动,引起了台下粤剧爱好者、观众的热烈欢呼。前来看剧的穗东街道居民张女士是一名粤剧爱好者,她说:“粤剧爱好者都知道曾小敏,听说她会来,我们一家都‘组团’来看,非常期待她的表演。”
曾小敏一直致力于粤剧的传承与创新,2017年荣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,2019年荣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。2021年其主演的中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《白蛇传·情》上映并大受年轻人喜爱,曾小敏在影片中饰演白素贞。
本次粤剧专场不仅有经典的粤剧曲目,同时也演唱了一批黄埔本土名家的代表作,《周瑜忆小乔》《父女同心》《凤阁恩仇不了情》都来自穗东街秦中英粤剧协会,其中,《周瑜忆小乔》《父女同心》更是来自当地的原创曲目。
“在这里,不仅可以品尝粤剧文化大餐,更能听到黄埔当地的特色,这让我们很是意外和惊喜,是货真价实的家门口的文化盛宴。”张女士表示。
秦中英粤剧协会的粤剧演员在台上演出。
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献艺
少儿粤曲《荔枝颂》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注目,孩子们穿着具有岭南特色的服装,俏皮可爱地拎着一串串荔枝出场。他们来自夏园小学“小红豆”粤剧团,是本次演出中年龄最小的队伍。
夏园小学于2024年获评广州市粤剧非遗传承基地,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基地,被广州市教育局认定为“广州市粤剧特色学校”,多次获得佛山市第二届少儿粤剧艺术节银奖等多个奖项。穗东街道坚持粤剧传承工作从娃娃抓起,建设“小红豆”粤剧文化馆,扶持打造夏园小学“小红豆”粤剧团,现夏园小学“小红豆”粤剧团已持续15届。
少儿粤曲《荔枝颂》。
本次粤剧专场活动粤剧演员涵盖老、中、青、少四代粤剧人才队伍。除少儿活动吸睛之外,老作曲家们的表演同样引人注目,其中年纪最大的有穗东街秦中英粤剧协会的乐手朱柏根(73岁)和秦健畅 (72岁)。
黄埔区夏园小学“小红豆”粤剧团领队老师冯明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老中青少同台参加粤剧表演,这是一种传承,展现了我们的粤韵风华,也让我们粤曲得以继续发扬光大。”
近年来,黄埔区穗东街道大力弘扬粤剧文化,与粤剧最高殿堂——广东粤剧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挂牌广东粤剧院粤剧传承基地,打造广东粤剧院全省首个街道传承基地;选取夏园徐公祠、南湾初心馆、庙头南海神庙广场等文物古遗存地作为粤剧传承活动基地,开展粤剧交流、演出、培训等传承活动132场,让文物焕发新活力。此外,穗东街道还建设本土粤剧名家麦炳荣粤剧主题公园、纪念馆等,不断巩固和扩大粤剧传承成果。
南方网、粤学习记者 陈伟峰
通讯员 林文慧 许长征
图片摄影 李剑锋
- ·仅需3步,开启手机地震预警功能
- ·市江南中学获授“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”称号
- ·平南县:丰富载体形式 推动廉洁文化融入日常
- ·我市入选信用监管试点城市
- ·我市再添10个“国字号”农产品
- ·我市4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
- ·快讯丨我市开展市直部门处级领导干部家属清廉家风宣传教育活动
- ·市纪委监委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大兴调查研究专题学习暨2023年第二次集体学习
- ·跨越千里川皖生命接力
- ·惊喜!看看老挝媒体人的笔记里都写了啥
- ·重庆市政协调研组到我市调研土地综合整治情况
- ·共青团平南县委员会获评为2022年度全国大学生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表扬单位
- ·中方是否会解除日本水产品进口限制?外交部回应
- ·自治区防艾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暨第三轮防艾攻坚工程推进会召开
- ·我市全力以赴做好高考各项准备工作
- ·第十一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农民摄影讲习活动在覃塘举行